首页 专题新闻 业务类专题 一人医健康零距离 健康大讲坛

镇江一院专家提醒:暴饮暴食小心招来这个病

2024-02-23 15:55

据说世界上最短的距离就是从假期的开始到结束,过年期间大家肯定没少吃吃喝喝,家人团聚、走亲访友、同学聚会。每逢佳节胖三斤,这对于我们的身体是一个考验,暴饮暴食、吸烟、过量饮酒等习惯,很容易招致胰腺炎。今天小编就跟你说说它。

胰腺,是干啥的呢

胰腺“横躺”在胃的正后方,和胃隔着一层薄薄的浆膜,头部连着胆管顶着十二指肠,嘴就开在十二指肠,尾巴蹬着脾脏,个子14-18厘米,重量65-75克。

镇江一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周晓东:说起这个器官,大家可能了解的并不多,因为其“名气”不如其邻居胃、肝、胆、肠。事实上,它身担重任,不容小觑。胰腺有两大工作,一是负责外分泌,帮助消化;二是内分泌,调节血糖。

你说什么?我只听过内分泌,怎么还有外分泌?其实,是这样滴——分泌液不经过腺管直接进入血液叫内分泌,而外分泌是通过腺管进入临近组织和器官的。

外分泌:帮助消化

胰腺,当然是——分泌胰液去消化食物的啊,胰腺自身也是肉啊,你说有没有可能把自己给消化了,你看,隔壁邻居老胃,他就这么干,胃液把自己消化了,导致胃溃疡,傻傻的胰液也效仿胃液,也把自己的“房子”给烧了,于是乎,导致急性胰腺炎。所以急性胰腺炎就是胰液自身消化所致,并且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胰腺炎的后果比胃溃疡严重多了。

内分泌:调节血糖

胰腺中的胰岛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会直接进入血液,起到调节血糖的作用,当胰腺的内分泌功能失常时,胰岛素缺乏,血糖就会升高,引起糖尿病。

危险胰腺疾病爱“伪装”

胰腺虽小,但每一次生病都来势汹汹,在医生眼中也是“硬茬子”。但是在确诊之前,胰腺疾病的症状跟“胃病”相似,容易被人忽略。

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暴饮暴食致病的最常见疾病之一,一般会出现急性、持续上腹部疼痛,常向背部放射,有时伴腹胀、恶心、呕吐、发烧、寒战、黄疸(皮肤、眼睛发黄)等症状。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20%-30%病情凶险,总体病死率为5%-10%,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可达到30%。出现疑似急性胰腺炎的症状,不要随意吃东西、喝水,必须立刻就医。

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是一种不可逆的慢性炎症,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发病原因中,酗酒、吸烟仍然是主要因素。在小部分患者中,慢性胰腺炎是一个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风险更高。

胰腺癌——胰腺癌是世界公认的“癌中之王”,全球发病率居所有肿瘤第八位。90%晚期病人在诊断一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不足10%。40岁以上,有上腹部不适,有胰腺癌家族史,突发糖尿病患者,长期吸烟、大量饮酒者,都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

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可能表现为消化不良、恶心、黄疸、腹泻、疼痛,不明原因导致的体重急速下降等。高危人群最好定期做腹部超声检查,以及肿瘤标记物(CA19-9)筛查。这几年,随着超声内镜的逐步开展,让早期发现胰腺癌越来越容易,给一些CT、磁共振诊断有难度的胰腺小病灶的诊断,打开了一扇窗。

胰腺疾病爱找6类人

通过胰腺疾病的发病原因不难看出,管不住嘴的吃货,更容易中招。因此,以下这几类人要时刻警惕胰腺疾病:

暴饮暴食——正常情况下,胰腺分泌的胰液只消化我们吃下去的食物,但暴饮暴食会使胰液分泌过度旺盛,激活胰液中的消化酶而引起胰腺自身消化,诱发急性胰腺炎。

吸烟、过量饮酒——前面提到的3种胰腺疾病,都跟吸烟、饮酒有关。吸烟是导致胰腺癌的重要原因之一,27%左右的胰腺癌与吸烟有关。酒精可直接损伤胰腺,还能间接刺激胰液分泌,当胰液中的胰蛋白酶原被过早激活,可对胰腺进行“自我消化”,就会引起急性胰腺炎。

高血脂——高脂血症导致的胰腺炎患者数量,根扰近三年不完全性统计,增长超过饮酒导致的胰腺炎,无限接近胆道疾病导致的胰腺炎。甘油三酯≥11.30毫摩尔/升,极易发生急性胰腺炎;当甘油三酯<5.6毫摩尔/升,发生急性胰腺炎的危险性减少。

胆结石——胆道结石向下移动过程中,有可能阻塞胆总管末端,胆汁可经“共同通道”反流入胰管,可能激活胰酶引起胰腺组织坏死,产生急性胰腺炎。

不良生活习惯——熬夜会对身体造成多种损害,经常熬夜的人胰腺癌发病率要比一般人高出3倍多。此外,食用含盐量高、熏腌的食物不利健康。研究结果发现,每天吃烤肠等加工肉类超过50克的人,比不吃的人患胰腺癌的几率高2/3。

药物——有些常见药物也会伤害胰腺,引发胰腺炎。如利尿药、雌激素、维生素D、降糖灵、红霉素等,在服用时需要注意用法用量。

5招挡住胰腺疾病的脚步

保护胰腺最重要的是改善生活方式,特别是在饮食上有所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少食和减重,短期饮食和体重的骤变对胰腺同样有害无益。

少喝酒——大量饮酒是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原因,长期酗酒者最好戒酒,常人以少酒为宜。

远离高脂食物——除了油炸的食物,还要避免其他食物里的“隐形脂肪”。

限肉:吃肉时,首选鱼,禽肉次之,畜肉再次之,每天吃2-3两(巴掌大)的肉就够了。

少吃内脏:动物内脏,如肝、肚、肠等含有不少胆固醇,平时尽量不要过多食用。

少放油:日常烹调以清蒸、水煮等少油、少盐的方式为主。若在外就餐,一定要叮嘱“少放油”。

少吃甜:平时要少吃甜食,以免过多的糖分在体内转变为甘油三酯。

另外,要少吃火腿、香肠等加工肉制品,以及熏制、腌制食物。

每周吃点深海鱼——适当多吃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鱼,比如深海鱼等,能降低胰腺癌风险。建议每周吃1-2次深海鱼。

每天一小把坚果——适当多吃富含镁的食物,比如坚果、柿子、菠菜等,对预防胰腺癌有一定作用。

重视体检——患病1-3年的糖尿病患者中,有10%-15%可能患上胰腺癌,因此新发糖尿病患者应密切关注胰腺状况,至少每半年到专科门诊检查一次。

有胰腺癌家族史、年龄在60岁以上、患有慢性胰腺炎、长期吸烟、饮酒的人,都属于胰腺癌高发人群,建议至少半年做一次有针对性的体检。

小编还要再提醒一句,千万别为了保护胰腺就狂吃深海鱼和坚果,或者完全拒绝油脂摄入。预防任何疾病的前提,都是保证营养摄入均衡,日常饮食中别落下它们就足够了。除了注意饮食,体育锻炼也要安排上。让我们一起健康迎接即将到来的惬意春天。(小培)

责任编辑:殷兰友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