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润江苏|南京“八五”普法的城市叙事
2025-07-09 10:11:00  来源:法润江苏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国旗下的铮铮誓言字字铿锵,久久回荡。2023年12月4日的南京碧空如洗,江苏省暨南京市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主题活动在南京宪法公园举行。这样的普法主题活动年年如约而至、焕发新彩。

2021年以来,南京市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通过机制创新、品牌引领、文化浸润、普治并举等,实现普法工作多点突破、亮点纷呈。

聚焦机制创新

优化普法“定位”系统

严格落实“刚性”普法责任。制定《关于进一步健全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明确立法、执法、司法、管理服务部门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组织的责任。

动态调整51个市级法治宣传教育重点单位,每年编制重点单位普法责任清单、更新普法日历,普法责任、内容、节点等要素一目了然。

常态化开展普法责任制履职集中评议,开展现场评议和专题评议,通过专家点评、互评打分、网络直播,重点单位主动“亮相”,接受社会监督。

增强领导干部学法“精度”。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市级“共性清单”同时囊括地方性法规,各部门建立“个性清单”,明确学法任务。

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和党建综合考核,所有领导干部参加年度述法、任前党规党纪和法律知识考试。

突出品牌引领

形成普法“IP”集群

擦亮普法宣传“金名片”。“金陵法治惠民大讲堂”线上线下同步开讲,累计受众达400万余人次。“百灵鸟”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线下竞赛、线上竞答、短视频作品征集等活动参与人次近千万,入选“全省网络普法十大优秀案例”。江宁区联合11所高校打造“益起普法”品牌,万余名大学生同上“法治第一课”。

解锁普法宣传“新姿势”。组织“宪法伴我成长”快闪云直播活动,浏览量达390万人次。30名选手在“学宪法·讲宪法”竞赛省级决赛中晋级、4名选手在全国决赛中获奖,178万名中小学生参加“宪法卫士”在线答题。25期“敬宪于心 携‘税’同行”线上答题活动“花样”讲解宪法、税法知识,阅读量达133万人次。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普法宣传志愿队伍“上门普法”服务总时长超3万小时,被央视报道。

现象级普法产品“破层出圈”。取材于南京多家司法所真实工作故事,全国首部司法所题材微短剧《司法所里的故事》2025年5月15日上线,被人民日报点赞。市法院“知产‘宁’身边”“VR直播看法院”等栏目,吸引超5000万人次围观。江宁区《小司普法课堂》累计制作短视频368部、阅读量超200万,获评“全省法治市场建设优秀实例”。

推动文化浸润

激活普法宣传“磁场”

建设法治文化阵地“新地标”。2022年12月4日,南京宪法公园对外开放,获评第四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城市安全文化主题车站”亮相南京地铁鸡鸣寺站,万余平方米展示空间全方位呈现安全知识。目前,全市共有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3个。

点燃法治文化创作“新引擎”。组织非遗法治文化作品征集活动,联合省司法厅举办省非遗法治文化作品展,南京10余件作品入选。雨花台区创作白局《法治安天下》,巡演23场、网络点击量超10万。六合区深耕法治农民画创作,550余幅画雅俗共赏,创办画刊,举办特展,印制挂图14万余份。评论作品《争鸣求共鸣 善法从最大公约数中来》、微视频《“安仔说安全”之数据安全篇》、微电影《溯》《温暖配方》等多部作品获国家级荣誉。

坚持普治并举

夯实依法治理“根基”

打造普治融合“数据助手”。发布行政检查码“宁捷查”,通过“一企一码”归集多领域检查事项,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在“我的南京”APP嵌入“法律服务”模块,提供律师服务、公证办理、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法考咨询、人民调解等“云”服务。

建邺区、浦口区开发“法治电子地图”,通过地图平台展示和数字化手段,按距离、需求等因素精准匹配服务机构,实现“线上指引、线下服务”无缝对接。

激活基层治理“法治动能”。把创建管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增强群众法治观念的重要抓手,“八五”普法期间,全市新增4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大力实施“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实现法律顾问专业优势与“法律明白人”本土优势“1+1>2”的效果。全市培育“法律明白人”2.3万人,每年提供法律服务3万余次,参与矛盾纠纷调处5000余起。同时,每年组织线上线下培训700余场、3万人参训。

“九五”普法即将开启,南京将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一茬接着一茬干”的韧劲,持续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推进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描绘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来源:《金陵瞭望》杂志社、南京市司法局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