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江苏检察网 > 要闻 > 正文
整治行政执法突出问题 让企业和群众可感可及
2025-05-07 09:15:0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工作方案,司法部正积极推进全国各地各部门扎实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着力整治企业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

违规设立收费项目,违规提高收费标准;随意进行大额顶格处罚,罚没收入异常增长;执法扰企、多头检查、多层检查、重复检查,对同一主体检查明显超过合理频次;超权限、超范围、超额度、超时限查封涉案财产;超越法定管辖范围,对非本辖区的行政相对人进行执法活动;下达或变相下达行政罚没款、执法数量考核指标;吃拿卡要,收受或索取财物……

上述可能存在于行政执法过程中的问题,是企业最为关心和反映强烈的问题,也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要求切实有效解决的。《法治日报》记者近日从司法部了解到,由司法部统筹组织的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启动1个月以来,当前各地公开征集涉企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线索均涉及这些内容。

作为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司法部在加强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方面正集中发力。3月27日,司法部召开座谈会,要求充分认识开展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着力整治企业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聚焦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采取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措施开展集中整治,与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相衔接,让企业和群众可感可及。

基于行政检查的重要性,此次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司法部研究起草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有关问题解答》,4月18日对外发布。针对前期执行中各地区、各部门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解答,明确了什么是“综合查一次”,如何确定年度检查频次上限,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实施行政检查是否需要推行“扫码入企”,观摩、督导、考察、服务等行为是否也要“扫码入企”等。这是对202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贯彻落实中的进一步指导。

《意见》聚焦企业反映的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性大,以及任性检查、运动式检查、以各种名义变相检查等痛点问题,切实把这些突出问题的有效解决作为起草出发点和落脚点。司法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其中规定的10项措施都是直奔着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检查方面的突出问题去的。

这并非此前规范涉企执法的全部。在涉企执法检查之外,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接触多、影响大的涉企行政罚款等,也已有铺垫。例如,2024年初,《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发布,对于以罚增收、以罚代管、逐利罚款等不当罚款行为进行了有效的监督治理。

同样在2024年,司法部在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的起草制定中,强化了行政执法的监督,规范执法检查程序,对行政处罚应当与违法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作出规定。司法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这些规定为涉企执法、监管提供了基本的法治原则和法律遵循,将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使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可以放心干事、安心发展。

此外,围绕提升行政执法质效,国务院还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如扎实推进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加强行政裁量权基准的制定和管理等。

综观包括此次专项行动在内的诸多举措,个中信号,再明显不过。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让企业可以轻装上阵、放心干事、大胆发展,让企业家有稳稳的安全感,为当前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这一效果,有望随着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显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张维  编辑:王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