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江苏检察网 > 要闻 > 正文
力促和解 张家港市检察院妥善化解纠纷解决20年债务
2025-05-07 09:55:00  来源:检察日报

今年4月15日,在检察官的见证下,双方当事人签订和解协议。

“父亲的遗愿终于实现了。这笔债算清了,老人在九泉之下也能安心了。”近日,当高某收到徐某还款入账的消息提示时,他的眼眶有些泛红。

至此,这场横跨两代人、纠缠近20年的债务纠纷,经江苏省张家港市检察院民事检察官依法促成和解,最终画上了句号。

追债10年未果,临终托付成心结

早在2006年,徐某向高某的父亲高大爷借款3.5万元,并出具借条,约定2007年底还清。谁能想到,这张借条竟成为困扰高大爷一家人近20年的心结。

由于徐某一直以手头不宽裕为由拖欠还款,高大爷向徐某追债10年,但一直未能收回借款。

“借款数额不大,但无论如何得争回这个理儿!”2017年,高大爷在去世前,将徐某所写的借条交给高某,嘱咐儿子一定要讨回这笔欠债。于是,作为这笔债权的继承人,高某开始了新一轮追债。

在多次要求徐某偿还借款未果的情况下,2019年8月,高某将徐某告上法庭。由于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法院很快作出判决,判令徐某向高大爷债权的继承人高某偿还借款3.5万元,并支付自2008年1月1日起算至实际清偿之日止的利息。

判决生效后,徐某依旧未履行还款义务。无奈之下,高某只得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执行局立案后仅执行到1万元。由于未发现徐某的任何其他财产线索,2020年6月,法院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之后数年,高某一直未停止向徐某追债。

受理监督申请,发现执行并无不当

2024年9月,高某了解到徐某名下有一套拆迁房可供执行,便满怀希望地向法院提交了恢复执行申请书,并报告了该财产线索。几个月后,因迟迟没有等来法院恢复执行的通知,高某向张家港市检察院申请执行监督。

这起民间借贷纠纷案虽然涉及的金额不大,背后却牵系着高家两代人近20年的期盼。受理案件后,作为承办检察官的张家港市检察院民事检察部副主任刘芬第一时间调取了相关审判、执行案件卷宗,询问当事人,并重点对高某提供的新财产线索进行核实。

然而,遗憾的是,根据拆迁安置主管部门提供的资料,徐某的那套拆迁房早在高某起诉徐某前5年就因其他执行案件被过户给了他人,因此法院无法执行该房产。而2020年的那起执行案件也并无异常之处。

经过走访调查,承办检察官还了解到,徐某的经济情况确实较差,他年过六旬,没有工作,每月靠养老金、慰问费等收入维持生活,收入还未超过苏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155元/月。

但是,一想到高某为实现高大爷遗愿一路的波折,刘芬和同事们决定再努一把力。

积极促成和解,终破20年坚冰

“我真还不上那笔钱,加上利息,欠债都要好几万了……”面对徐某的顾虑,刘芬从失信影响生活、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高大爷对他的帮助、利息酌情减免等多方面入手,情理法相结合,进行释法说理,引导徐某和高某和解。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徐某终于愿意凑钱一次性还清债务。

“我不同意!不能便宜他!”当听到建议他减免利息时,高某的情绪有些激动。刘芬见状,向高某展示了徐某的收入明细,用以证明徐某确实偿债能力有限;与此同时,耐心地帮高某算了笔账,指出虽然他要求利息合情合理,但是相比于追债所投入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利息只是小头,如果能够收回本金,也算是对高大爷的一种告慰。又经过多轮沟通后,高某终于愿意放弃利息,尽快了结这场债务纠纷。

今年4月,高某与徐某在张家港市检察院签署了和解协议,约定徐某一次性支付高某2.5万元,双方再无任何纠纷。协议签订当天,徐某将2.5万元全部支付高某。

高某收到还款后,将借条撕成了碎片。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高某彻底放松下来的背影上。那一刻,检察官刘芬也长舒了一口气。

作者:张子豪 陈梦清  编辑: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