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东门停车场改造,因侵占绿地引发毗邻的天然居小区业主反对,事情经政风热线报道后,引发各界关注。无独有偶,5月底,南京一规划绿地要改建停车场也引起附近居民的反对,最终改造未能成功。

两起事件争议点都在于,规划绿地要改建停车场,对停车位的需求与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难以统一而产生的矛盾,最终两起事件都得到了圆满解决,但也引发反思,停车难是城市治理的难点,停车位扩容便民也增收,如何将好事办好需要依法合规,更需要听取民意。
事件一:停车场无资质,红山森林动物园东门改造有争议
不久前,南京玄武区天然居小区业主反映,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计划升级的东门停车场部分地块实为2016年规划的公共道路及绿地,长期被用作停车场导致小区交通常年拥堵。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玄武分局明确回应,争议地块产权不属于动物园,系未实施的规划公共用地,未征用前归属玄武区政府管理。而红山动物园则援引20世纪90年代文件称,该地块属其管辖范围,改造工程已获当时市建委审批,但因历史原因未办理产权证。双方各执一词,规划部门与园方的“权属认定”出现明显分歧。
对此,南京市相关领导提出要求,“要将东门停车场还给当地居民。”最终,红山森林动物园与天然居小区之间属于规划绿地和规划道路的区域被恢复为广场。
小区居民得知红山森林动物园东门停车场交还的决定后,十分欣喜。困扰业主许久的拥堵问题得到缓解,居民多了活动的场所,他们希望未来与网红动物园和谐相处。“最近很多居民到广场上活动,大家对于目前的状态都比较满意。”天然居小区居民刘先生说。
南京市玄武区建设局工程科科长杨巍回应媒体时表示,玄武区政府一直与红山森林动物园沟通归还涉事地块的具体事宜,目前已铺设沥青,恢复广场功能,供附近居民暂时使用。杨巍进一步表示,该广场交给居民之后,红山森林动物园东门将不再设置停车场。未来玄武区政府还将对广场周围的环境进行改造升级,改善周边的交通状况,既方便游客游览,也便于居民进出。
事件二:钟山峰景小区居民反对绿地改建停车场
无独有偶,南京钟山峰景小区围墙以南有一块长条状空地,按照规划原本是绿地。今年5月初,小区居民得知,这块空地将改建为停车场。更让居民想不到的是,上午刚得知要建停车场,当天下午就有机械开进了小区南侧空地开始施工。
居民报警后,施工方拿不出任何施工许可文件,施工被叫停。居民们拨打了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反映相关问题,要求坚决制止将钟山峰景南侧空地改建为停车场的做法。南京安城建设集团工作人员给居民的解释是准备建一个临时停车场。“停车场一旦建成,到底用多少年谁能确定?很可能就不撤销了。”居民们说。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表示,该停车场建设事项未报规划资源部门审批,目前该地块的公园绿地性质规划没有改变。
5月29日,属地街道、社区等单位再次召开居民议事会。庆华社区负责人表示,5月初的居民会议并不是要通报建设停车场的事情,主要是通报友谊河路将不再划线停车,同时由于钟山峰景小区对面的金龙花园小区门面房业主提出来需要疏导停车,才在当时提出了建设停车场的事。街道城管科负责人表示,只要没有手续停车场就不能建设,前期已经责令停工,后面将安排人员日常巡查。街道方面同时表示,一切建设以规划和相关批准手续为标准,居民们任何时候都有对自身利益相关事务的参与权。
停车位扩容:须依法合规,服务也应跟上
不可否认,停车难是城市治理的一大难题,停车位扩容既可缓解停车难,同时从经济角度考量也合算。但关键在于,停车位扩容是否依法合规,有无充分征求民意。前面两起事件之所以出现争议,也是出现了程序或者手续上的问题,或是产权关系不清,或是未批先建。
公开信息显示,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此前已对相关停车场进行出租运营,表明停车场本身具备商业化潜力,若东门停车场扩容成功,可通过收取停车费直接创收,尤其在游客量连年增长的背景下,停车需求激增将显著提升收益空间。而钟山峰景小区附近的友谊河路将不再划线停车,如果小区空地改造停车场成功,必然也会带来相应收入的增加。
据了解,南京市的公共停车收费属于非税收入,应上缴财政。消息显示,2024年南京市非税收入显著增长,但停车费占比未公开。南京市财政局曾发布消息称,2020年南京主城六区通过“宁停车”缴纳道路停车费1.5亿元,2021年1月至9月缴纳1.2亿元。
停车位不断扩容,相应的服务也应跟上,路边停车收费管理不到位及车辆剐蹭后的责任推诿,是为市民所诟病的常见问题。
此前,有媒体曾报道,南京市民将车停放在路边一收费停车位上,取车时却发现车辆被撞,因监控摄像头被遮挡,一时无法找到肇事者。停车管理方却明确表示,对此没有任何责任。该市民认为,停车管理方推卸责任的行为令人难以接受。
浦口区城市管理局当时答复称,停车费收取的是“公共资源占用费用”,全额上缴财政,且在公约公示牌上也表明了收费人员不承担看护保管责任。对此,有法律界人士认为,该约定与车主间未形成合意,并不生效,如果车主未找到肇事方,可以向管养单位主张赔偿责任。
城市治理折射:斩断伸向停车费的“黑手”
在关注停车位扩容以及停车收费的同时,停车管理引发的城市治理廉政风险也不容忽视。浦口区纪委监委曾发布消息称,李某在负责江浦街道主要道路停车收费管理工作期间,收到的5万余元月租费未上交公司,直接用于停车场相关工作。此外,他还多次截留收费员上交的临时停车费共计2万余元用于个人消费。最终李某受到严肃处理,另有3名道路收费员在警示震慑下,主动交代问题。
2023年5月,南京市城市管理局停车设施管理处原处长叶彬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南京市纪委监委派驻市城管局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建邺区监委监察调查。后续通报显示,2019年至2023年,叶彬多次违规收受管理和服务对象赠送的礼金、消费卡,折合人民币共计4.3万元,且多次违规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安排的宴请。2023年9月,叶彬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2023年12月,叶彬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50万元。
据悉,2024年南京全市道路泊位取消现金收费,采用“车牌识别—App自动扣款—财政直收”闭环,相关法律界人士认为,此举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类似李某“雁过拔毛”式截留停车费现象;而针对叶彬“审批权变现”式贪腐,应通过严格管理监督,明确资质审批的红线、底线,控制压缩自由裁量权等方式,对相应权力进行制约。只有当审批权在阳光下运行,且每一笔资金流向可被市民追溯时,“权力寻租”才会真正失去生存土壤。
来源:江苏经济报记者 金彩
